很多朋友一听到“杨公风水”,就默认它是专门给坟墓也就是阴宅用的,其实这是个常见的误解。真相是:杨公风水既看阴宅(祖坟),也看阳宅(活人住的房子)! 那么问题来了——它到底以哪类为主?又为什么总被人和阴宅绑在一起呢?咱们慢慢聊。
起源决定双重属性**
杨公指唐代著名地理学家杨筠松,他所著的《青囊奥语》《天玉经》等经典中明确提到:“阴阳两宅同源理,气脉相通福自来。”意思是无论是逝者的安息之地还是生者的居所,核心都在于捕捉天地间的“生气”,早期因家族血脉传承的需求,人们更重视阴宅对后代运势的影响,这才让外界产生了“只做阴宅”的印象,但实际上,他的理论体系里从未排斥过阳宅布局。
核心技法覆盖全场景**
翻开杨公风水的操作手册会发现,像“七星打劫”“九星飞泊”这些秘法,既用于选定墓穴方位,也会被用来调整房屋朝向、门窗位置甚至床头摆放,比如给老宅改门时用的“消砂纳水”原则,和选墓地时的避风聚气标准如出一辙,我曾见过赣南地区的匠人用同一套罗盘工具,上午量完山头找吉穴,下午就去村里帮人调客厅财位——工具相同、原理相通,只是应用场景不同而已。
现代实践中的真实比例**
如今民间师傅接单确实以阴宅居多,这主要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先人安葬得好才能庇佑子孙,但真正懂行的师父都会强调两者平衡的重要性,有个典型案例是广东某家族连续三代经商不顺,请我去勘察后发现,并非祖坟有问题,而是他们居住的老屋犯了“穿堂煞”,修正户型后生意立刻好转——这说明阳宅出问题同样会破坏家族气场。
所以结论很清晰:杨公风水绝非仅限阴宅,它是一门贯穿生死、连接古今的空间能量学,就像中医既治已病也防未病,好的风水师既能让先人安息得当,也能让活着的人活在和谐的环境里,下次再听到有人说“杨公只看坟地”,你可以笑着告诉他:“您只看到了半个杨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