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下葬是有很多风水讲究的,不过这些讲究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差异。
一、时间的选择
1、择日:下葬的日子需要结合逝者的往生之日,并考虑宜忌、冲煞、流年、太岁以及家人的利弊等因素来测算,一般是以长子长孙的命理为主,因为通常大事都是由他们主持。
2、具体时间: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多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灵柩也随之落土,这时“八仙”会拽着棕绳将灵柩徐徐放下,要保证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要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个动作叫做“添土”。
二、墓地的风水选择
1、地势地形:墓地的位置最好是地势宽阔,前方视野开阔,背靠稳固,左右有护砂,简单来说,就是前有明堂,后有靠山,这样的地方被认为是生气凝聚之处,能让逝者安息,也能给后人带来好运,山脉的向阳坡就比较理想,阳光充足,阳气旺盛。
2、土壤水质:土壤应该是干净的,没有受到污染,比如没有被化学物质侵蚀或者被垃圾填埋过,水在风水里也很重要,墓地附近的水应该是清澈、流动的活水,避免死水,因为流动的水象征着生气和活力。
三、下葬过程中的讲究
1、入土:在下葬时,灵柩入土的过程要平稳,不能出现磕碰等情况,入土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
2、物品放置:墓穴内还会放置一些特定的物品,逝者的儿子会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还会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些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
说了这么多风水讲究,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些风水讲究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风水讲究会对逝者或生者产生实际的影响,但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了千百年,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尊重这些习俗,但也不必过分迷信,毕竟,生者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就是珍惜当下的生活,传承良好的品德和精神。